首页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专题地图制作:如何用分级设色和符号等级有效表达你的数据?

专题地图制作:如何用分级设色和符号等级有效表达你的数据?

作者: GIS研习社 更新时间:2025-07-11 22:28:57 分类:数据处理与可视化

专题地图制作:如何用分级设色和符号等级有效表达你的数据?

GIS研习社的各位同学和朋友们,大家好,我是Dr. Gis。 在十多年的GIS项目生涯里,我见过无数张图。但有一种图,总能让我这个“老兵”心里咯噔一下:一张用深浅不一的颜色填充各省区域,标题赫然写着《2023年全国各省GDP总量分布图》的地图。每当这时,我就知道,又一位朋友掉进了专题地图制作中最经典、也最容易产生误导的“陷阱”里。 这张图错在哪?它看似直观,却在无形中传递了错误的信息——面积大的省份(如新疆、内蒙古)因为色块巨大,在视觉上占据了绝对优势,让人误以为它们的GDP总量也同样“巨大”。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核心问题:我们手中的数据,到底应该如何通过地图这张“画布”进行忠实且有效的表达?今天,我就和大家一起,深入辨析两种最常用也最容易被混淆的专题地图方法:分级设色图 (Choropleth Map)等级符号图 (Graduated Symbol Map)

万物皆可分级设色?地图的第一个“谎言”

我们先从那个“GDP总量图”的错误说起。这种用颜色填充整个行政区的地图,就是分级设色图。它的核心工作原理,是通过色彩的深浅或色相的变化,来展示某个数值在不同地理单元上的高低分布。听起来很简单,对吧?但魔鬼就在细节里。 分级设色图有一个绝对的、不容逾越的“铁律”:它只适用于经过标准化(Normalization)处理的数据,比如比率、密度、百分比等相对数,而绝不能直接用于展示总量、计数等绝对数。
核心原则:分级设色图的视觉重量(色块面积 × 颜色深浅)必须与数据的“真实分量”相匹配。使用绝对数时,面积(Area)这个与数据无关的因素,会严重干扰视觉判断,造成“面积越大,数值越高”的假象。
我喜欢用一个“房子”的比喻来解释这件事:
  • 一个省的GDP总量人口总数,就像一栋房子的总财富总居住人数(绝对数)。
  • 一个省的人均GDP人口密度,则像是这栋房子的人均财富居住拥挤度(相对数)。
分级设色图这门技术,天生就是为了展示“拥挤度”这类相对指标的。你想想,你想知道哪个小区居住更舒适,你看的是“户均面积”还是“小区的总面积”?答案不言而喻。用分级设色图展示GDP总量,就好像在说“因为故宫占地面积大,所以它一定比陆家嘴的独栋别墅更拥挤”——这显然是荒谬的。 那么,当面对绝对数时,我们该怎么办?别急,这就要引出我们的另一位主角——等级符号图了。

当点状数据登场:等级符号的“舞台”

如果说分级设色图是为“面”数据(或与面关联的相对数据)而生,那么等级符号图就是为总量和计数(绝对数)量身打造的舞台。它通过在点要素上或面要素的中心点上放置大小不一的符号(通常是圆形),来直观地表示数值的大小。 现在,我们再回头看“各省GDP总量”这个需求。正确的做法是什么?就是在每个省的省会或几何中心上,放一个大小与该省GDP总量成正比的圆圈。这样一来:
  • 上海、北京这样面积小但GDP高的地区,会显示一个巨大的圆圈,十分醒目。
  • 新疆、西藏这样面积大但GDP相对较低的地区,则会显示一个较小的圆圈。
你看,符号的大小直接与数据挂钩,彻底摆脱了行政区划面积的干扰。这就好比在音乐厅里,音量大的地方,我们就放一个大号的扬声器;音量小的地方,就放一个小号的。符号(扬声器)的大小,忠实地反映了数据(音量)的真实大小。

如何让你的色彩与符号“开口说话”?—— 设计中的艺术与科学

好了,现在我们知道了“用谁”的问题(相对数用分级设色,绝对数用等级符号)。接下来,我们深入探讨“怎么用好”的技术细节。

1. 分级设色图的“灵魂”:数据分级与色彩哲学

一张优秀的分级设色图,其色彩的分布绝不是随意的,背后是严谨的数据分级和色彩心理学。 数据分级 (Data Classification) 数据分级就是将连续的数据划分成几个有序的类别(通常是3-7类),然后为每个类别赋予一种颜色。不同的分级方法会讲述不同的“数据故事”。主流的GIS软件都内置了多种方法,理解它们的区别至关重要。
分级方法 生活类比 适用场景 优缺点
自然断点法 (Jenks) 给一群身高不同的人分组,让每组内部的身高尽量接近,组与组之间的身高差距尽量大。 数据分布不均匀,你想寻找数据本身的“天然”群组或断裂点时。这是最常用的默认方法。 优: 统计学上最优化,能很好地揭示数据结构。缺: 分类间隔不整齐,不便于不同地图间的比较。
等间距法 (Equal Interval) 将身高范围(如1.5米到2.0米)简单地切成几等份(如每10厘米一段)。 适用于温度、百分比等人们有普遍认知的数据。图例非常直观易懂。 优: 图例清晰,易于解读。缺: 如果数据倾斜(如有几个姚明),会导致大部分人都挤在一个分类里。
分位数法 (Quantile) 将这群人按身高排队,然后平均分成几组,确保每组人数一样多。 当你希望制作一张看起来视觉上很“均衡”的地图,每个颜色等级覆盖的区域数量差不多时。 优: 视觉效果好,不会出现空类。缺: 可能会把数值差异很小的人分到不同组,或把差异很大的人分到同组。
标准差法 (Standard Deviation) 先算出所有人的平均身高,然后看每个人的身高偏离这个平均值多少。 非常适合展示数据与平均值的关系,尤其是数据呈正态分布时。 优: 能清晰展示高/低于平均值的分布格局。缺: 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,解读会很困难。
色彩方案 (Color Schemes) 颜色不是随便选的。强烈推荐大家使用 ColorBrewer 这个网站工具,它是专题地图色彩设计的黄金标准。它将色彩方案分为三类:
  • 连续型 (Sequential): 用于展示从低到高的有序数据(如人口密度)。通常是单一色相,由浅到深。
  • 发散型 (Diverging): 用于展示有明确中心值(如平均值、0)的数据(如GDP增长率,有正有负)。颜色从一个中性色(如浅黄、浅灰)向两个不同的色相发散。
  • 定性型 (Qualitative): 用于表示没有数量关系的分类数据(如土地利用类型)。颜色之间应有明显区别但无等级暗示。
此外,务必勾选“色盲友好 (Colorblind Safe)”选项,这体现了专业制图师的人文关怀。

2. 等级符号图的“陷阱”:人眼的错觉与空间的拥挤

等级符号图看似简单,但也有两个常见的“坑”需要我们避开。 视觉感知缩放 (Perceptual Scaling)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常被忽略的知识点。理论上,一个数值翻倍,符号的面积也应该翻倍。但在人眼看来,一个面积是另一个两倍的圆,“看起来”并没有大两倍。这是一种视觉错觉。因此,严谨的GIS软件(如ArcGIS Pro)会提供视觉感知缩放外观补偿 (Appearance Compensation) 的选项,它会不成比例地放大那些较大的符号,使其在视觉上更符合数据的真实比例。下次制图时,记得找找这个选项。 符号重叠 (Symbol Overlap) 在数据密集的区域(如长三角、珠三角的城市群),符号很容易互相遮挡,变成一团乱麻。处理方法有:
  1. 调整透明度:这是最简单的方法,能让被压在下面的符号透出来。
  2. 符号位移:在ArcGIS Pro中有专门的工具(如 Disperse Markers)可以智能地将重叠的符号稍微移开一些,同时保持其大致的地理位置。
  3. 使用聚类 (Clustering):在WebGIS中很常见,将一定范围内的点聚合为一个点,点击后展开。

我该用谁?一份实用的决策指南

讲了这么多,我们来总结一下。当你面对一份数据,准备制作专题地图时,可以遵循下面的决策流程:
第一问:我的数据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?
  • 绝对数 (如人口、产量、GDP总量) → 毫不犹豫,选择 等级符号图
  • 相对数 (如人口密度、人均GDP、增长率、百分比) → 进入第二问,首选 分级设色图
第二问 (如果数据是相对数): 我的制图目的是什么?
  • 想展示整体地理格局和模式?分级设色图 是最佳选择,它能提供一种“一览无余”的宏观视角。
  • 想强调某些小区域的极值,或避免大面积区域的视觉干扰? → 即使是相对数,有时也可以考虑用 等级符号图 来表现,它能确保每个数据点(无论其地理面积多大)都得到公平的视觉对待。

写在最后:从“制图匠”到“数据叙事者”

亲爱的朋友们,地图不仅仅是数据的容器,它更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媒介,一位沉默的“数据叙事者”。选择分级设色还是等级符号,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选项,而是一个关乎我们如何理解数据、如何忠实地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根本性决策。 犯错并不可怕,我刚入行时也曾拿着绝对数去做分级设色。重要的是,通过今天的辨析,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判断框架。下一次,当你再打开GIS软件,面对一堆冷冰冰的数字时,我希望你能想起那个“房子”的比喻,能思考数据背后的真实含义,从而选择最恰当的视觉语言,制作出一张既美观又诚实的地图。 我们的使命是“打破知与行的壁垒”。希望这篇文章,能为你在这条路上,铺上一块坚实的石板。 那么,问题来了:你在过往的学习或工作中,是否遇到过因为制图方法选择不当而导致的“美丽误会”?或者,你对这两种方法还有哪些更深入的思考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和见解,我们一起“研”与“习”!

参考文献

  • ArcGIS Pro. (n.d.). 分级色彩. Esri.
  • ArcGIS Pro. (n.d.). 分级符号. Esri.
  • Axis Maps. (n.d.). Choropleth Maps Guide.
  • Brewer, C. A. (2013). ColorBrewer 2.0: Color Advice for Maps.
  • GIS Geography. (2023). Choropleth Maps and Data Classification.
  • Wikipedia. (n.d.).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.
相关文章